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天津“十项行动”发布会聚焦“中心城区更新提升”

天津发布 文明天津 2024-02-19
视频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6月14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作主题发布,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魏广勇,市规划资源局一级巡视员霍兵,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二级巡视员侯学钢,河西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明,一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立文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举行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聚焦“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我们十分高兴地邀请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先生作主题发布,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魏广勇先生,市规划资源局一级巡视员霍兵先生,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二级巡视员侯学钢先生,河西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明先生,一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刘桂平常务副市长作主题发布。


刘桂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首先,我谨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天津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天津中心城区以老城厢为起点,以海河为轴线,不断向外建设拓展,公共服务资源富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服务体系健全,以占全市1.6%的地域面积聚集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五分之一的GDP,是全市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展示天津城市人文魅力和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但近年来,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放缓,产出贡献下降,支撑作用减弱,面临产业空心化等突出问题,亟须在产业定位、功能承载、空间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深入谋划、创新破局。为此,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突出问题导向,运用系统观念,作出了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这一重大决策,旨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城市繁荣兴盛,加快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唱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


《行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立足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演进规律、立足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统筹现代化大都市的功能支撑、统筹京津双城和津滨双城实现差异化发展、统筹全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提出了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的务实举措。《行动方案》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部分内容,明确了4个方面11项工作任务,突出把握四个原则:一是突出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眼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突破口,增强中心城区产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在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突出统筹谋划。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资源富集优势,推进互动联动、共建共享,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更好引领和带动全市各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三是突出紧凑集约。尊重历史文化规律、自然生态规律、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千方百计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推动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四是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优化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同时,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下“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治理,努力走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按照“边谋划、边推动、边落实”的工作思路,我们在编制方案的同时,加快推动任务落实,相关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高水平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5月18日,天开高教科创园正式开园,创造了盘活存量资产的“天津速度”,受到社会各界、创新创业人士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入园优质科创项目76个,储备项目140余项,引聚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机构139家;津南、西青“两翼”拓展区同步入驻科创企业100余家,创新磁场效应和启航热度初步显现。天津金融街规划建设方案基本编制完成,未来将围绕科创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重点产业,引聚数字金融机构和航运金融服务主体,更好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技术和资本两大因素“强强联合”。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集中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标志楼宇。


二是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取得积极进展。河东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已正式启动,未来将导入央企区域总部、装备研发及上下游产业、研发成果转化中心。和平印象城,由原沃尔玛、万达影城、百盛商场、国美电器四座空置楼宇改造而成,5月27日正式开业,仅一周时间客流就超过4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400万元,首店占比在60%以上,有效激发了金街和平路商圈活力,带动和平路客流提升50%。河北区天美艺术街区计划本月底开工,将依托天津美院历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天津美院周边区域改造,重点实施产业提质,塑造“沉浸式”体验的新兴文商旅融合业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三是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取得积极进展。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大力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已累计开工11个小区、51.8万平方米。同步实施非成套老旧房屋改造试点,既保留了原建筑历史风貌,又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地铁4号线北段、7、8、1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实施,57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结合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配套建设的一批中小学即将竣工,投入后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500个。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扩建二期工程主体封顶,迁址扩建的河西区中医医院开诊运营。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批社区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改造完成。


各位朋友,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是我市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紧密结合主题教育,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有力的行动举措、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中心城区在优化功能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水平上铸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的样板和标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王立文:



谢谢刘桂平常务副市长。下面,请市发展改革委魏广勇副主任介绍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


魏广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我就《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作简要介绍。


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对全市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部署,在市领导统筹协调、亲自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做优做强中心城区产业实力、创新能级和辐射带动、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功能,按照“有原则、有目标、有任务、有抓手、有项目”的要求,突出“行动性”,研究提出务实管用、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措施,形成了《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从“四个增强,四个全面提升”的维度,提出了中心城区更新提升的具体举措。


一是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品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红桥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河西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聚集区、河东区金贸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承接载体错位发展,增强中心城区产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科学谋划中心城区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金融街等功能区,探索建设中央创新区,培育壮大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创意设计、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做强楼宇经济,实施“亿元楼宇”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天津)、泰达大厦、天星河畔广场等商务楼宇“腾笼换鸟”,集中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标志楼宇,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二是增强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强化中心城区空间秩序管控和风貌塑造,编制“津城”总体城市设计及海河两岸提升更新规划。加快产业空间释放,梯次推进河东区第一机床总厂、南开区西营门等工业片区改造提升。丰富消费业态、优化业态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打造一批地标性核心商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高地,在中心城区塑造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天津城市文化标识,打造意风区·东西里等一批艺术与时尚融合的文化地标。盘活用好小洋楼资源,重点推进和平区五大道、泰安道解放北路、中心花园和河北区意式风情区四个片区活化利用。大力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以海河串联中心城区特色建筑、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等商旅文娱资源,打响海河亲水消费名片。


三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补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交通、停车、充电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打造“津牌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四是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拓展中心城区智慧应用场景。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完善消防等安全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优化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本,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行动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我们配套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将行动方案细化分解为95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明确未来五年工作安排、2023年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形成时间表、路线图。下一步,我们将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落实机制,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精准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合力推动《行动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见行见效。


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中心城区发展。


谢谢大家!


王立文:



谢谢魏广勇副主任。下面,请市规划资源局霍兵同志介绍坚持规划先行,塑造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有关情况。


霍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总书记在天津梁启超旧居考察调研时指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多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延续天津历史文脉,突出“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文化底蕴,以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大气、文雅、精致、有品位”的城市风格。为落实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我局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风貌。


一是发挥规划引领,塑造津城整体风貌。编制“津城”总体城市设计,以“津城”核心区(环内部分)为重点,划分历史文化区、滨水特色区、公共中心区等五类重点风貌管控区,通过城市设计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并对各类风貌管控区内城市风貌进行引导,在片区内形成整体风貌协调、风貌特色突出的形象特征,彰显“大气、文雅、精致、有品位”的城市风格。


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加强天际线管控。重点对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周边,重要河道两岸等开敞空间开展天际线管控。通过城市设计和规划策划,分析建筑空间尺度,塑造高低有序、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体现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注重历史肌理及风貌的传承,从立体空间和整体平面上统筹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遵循梯度原则,前低后高,渐次升高,在重点区域打造统一协调、错落有致的整体空间形态。


三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空间体验。规划管理中,加强人视角的城市空间分析,注重人在城市中生产生活感受和体验。挖掘和拓展人的步行活动和绿化空间,提升小区域的空间品质和活力。结合海河两岸提升更新规划的编制,完善津湾广场等海河重要节点的跨河步行桥规划,促进海河两岸互动,联动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活化,增强城市活力。


四是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城市风貌和宜居水平。总结已有城市更新项目经验,加快推动河北区金钟街、和平区金耀广场、河东区第一机床总厂、河西区柳林南、南开区西营门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配合谋划新一批城市更新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兼顾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文化底蕴的传承,改换城市容颜,提升城市风貌。在项目规划策划中,改善老旧住房居住条件,采用“绣花”“织补”的微更新方式,充分利用插花地、空闲地,按需补充老旧社区停车、医疗、体育、便民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让城市更宜居,群众生活更便利。


王立文:



谢谢霍兵同志。下面,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侯学钢同志介绍如何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有关情况。


侯学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转变的重要路径。作为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之一,《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将有力统筹中心城区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助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我们住建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谋划下,高效履职尽责,做好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提升工作。


一是细化中心城区更新提升工作任务,推动有序落实。《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工作安排和2023年重点任务,其中近20项内容涉及住建系统,包括老旧小区改造、风貌保护利用、地铁建设、绿色发展等多项工作,接下来,我们要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形成工作台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逐项深化落实,确保有序推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好中心城区城市体检。自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城市体检,通过市、区、街(镇)三级城市体检,系统梳理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我们要围绕中心城区更新提升需要,继续做好城市体检,以查找“城市病”为导向,围绕设施承载能力、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优化体检指标,做好体检评估,完善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衔接机制,确保体检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服务中心城区更新提升。


三是以项目为抓手,服务中心城区更新提升实施。2021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以优质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实施为抓手,挖掘存量资源,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目前,全市审定城市更新项目达到16个,总投资1473亿元,已开工项目11个,今年以来完成投资46.1亿元,有效支撑了我市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项目为抓手,做好商务楼宇、闲置老旧厂房、小洋楼等闲置低效资源利用类更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做好天开高教科创园、金融街等功能区周边配套类更新项目,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做好老旧小区、老旧房屋、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类更新项目,建设宜居环境。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路径。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城市提升完善发展路径,在和平区山益里、河东区棉三创意街区、河北区金钟河等区域,分别就风貌建筑活化利用、工业遗存赋能提升、完整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中心城区更新提升需要、企业发展需要、民生改善需要,加快制度建设,从房地产调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物业管理、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环节,制定一揽子支持措施,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王立文:



谢谢侯学钢同志。下面,请河西区胡学明区长介绍河西区落实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


胡学明: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对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和城市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河西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提供了重要抓手。


我们将对照行动方案,制定任务清单,强化推进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到2027年,河西区经济发展质效、城市功能品质、民生保障成色、城市治理水平将明显增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市场主体达到9.5万户,留区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到53座。


为落实好行动方案,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产业兴”,增强经济实力。我们要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围绕金融、设计、航运、数字经济等“五大五小”十个产业,动态完善产业图谱,通过政策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今年,我们要完成国内招商引资137亿元的目标,推动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优。我们要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区建设,重点是友谊路、小白楼、陈塘、新八大里等功能区建设,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优质载体空间。我们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源,利用天津美术印刷厂旧厂区,打造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利用渤海无线电厂区,打造哪吒·设计小镇;利用闲置办公楼,打造金融特色楼宇,让闲置老旧厂房、商业载体、商务楼宇焕发新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聚焦“城市美”,彰显都市魅力。我们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已经超过40%,今年计划见缝插绿,再打造17个“口袋公园”。我们要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用好天津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等资源,加强同市级文化院团合作,创新开展西岸读书节、艺术节、非遗大联展等品牌特色活动,不断扩大西岸文化品牌影响力。我们要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文化中心标志区等七大商圈,实施强商、优品、活市、优购、会展五大行动,创新办好“活力河西·都市消费嘉年华”等品牌促消费活动,更好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三是聚焦“保障好”,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持续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和制度供给。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新增3480个学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创建天塔街社区医院;选址改建桃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2个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我们要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动红旗新里、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先达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进度,综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完成红升里、佛山里等18个小区、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改造16公里供热管网和17公里燃气管网,提升群众生活宜居度。


四是聚焦“效能高”,提升治理水平。我们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优化智慧养老平台、阳光食品工程等更多应用场景,为建设韧性城市提供更多科技赋能。我们要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在全区1441个“全科网格”基础上,延伸建立“微网格”,实施“蔷薇工程”行动,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立文:


谢谢胡学明区长。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提问开始。


天津日报:


去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要统筹生产、生态、生活布局,用好存量资源、导入外部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完善城市功能。《行动方案》提出,统筹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从存量资产盘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精准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请问未来中心城区将如何盘活存量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


霍兵:


盘活存量资源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的重要抓手。《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以市内六区为重点开展了前期基础性工作。


一是摸清存量家底。我局会同相关区政府对存量的商务楼宇、商业载体、小洋楼、工业厂房开展了详细摸底,现已摸清了各区的初步底数和空间分布。二是开展产业规划。在掌握底数基础上,各区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划分多个产业功能片区,合理确定片区内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今后盘活存量资源的产业导入提供指导。三是确定近期项目。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总结天开高教科创园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区优势产业和存量资产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一批近期可启动实施的项目。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存量资源盘活作为我市重点工作,规划资源、产业、财政等各部门都在研究相关的支持政策。针对现阶段制约盘活存量资源中反映的共性问题,我局结合职责在存量规划、土地、不动产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支持政策,为我市盘活存量资源工作做好要素保障。


谢谢。


津云:


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是增强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请问今年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是什么,将推出哪些重点项目?


侯学钢: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是新发展阶段下城市“新陈代谢”、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今年,我们要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实施,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围绕重点区域,做好配套项目更新提升。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围绕“十项行动”谋划推动了天开高教科创园、金融街等功能区重点区域建设,尤其是5月18日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开园运营,对打通产学研链条、提升我市创新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盘活低效闲置资源方面也树立了榜样。2023年,我们要围绕重点区域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更新项目。围绕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深度挖掘天开园周边科研机构聚集的优势,统筹楼宇资源,利用存量空间,加强高水平载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创业、生活空间。围绕中央商务区、金融街等重点地区,加快既有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坚持以整体规划加“一楼一策”方式推进闲置楼宇商业化盘活。提升楼宇服务能级,营造功能齐备、绿色智能、舒适便捷、现代亮丽的办公环境。丰富完善周边高端消费业态,加大优质商务和会议服务供给,提升商业商务配套高端化水平。优化停车设施建设和泊位供给,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便利化。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民生改善。多年来,我们持续推动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完成16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30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累计完成9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130多万户群众住房安全性、宜居性得到提升。但是,我们离市委、市政府要求和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仍有差距,2023年,我们将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河北区金钟河南侧片区、南开区天拖片区等重点片区,继续做好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组织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专业力量进社区,参与城市更新体检评估、更新规划、方案策划、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并提供专业意见,推动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水平开展。通过“室外方案宣讲+入户意见征询”相结合的居民意见征询模式和工程实施中设置“流动服务站”方式,充分听取居民改造意见建议。参照完整社区建设标准,做好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对停车场、充电桩、建筑节能改造、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完善类、提升类改造,结合条件,应改尽改。深度挖掘社区内低效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边角地、插花地,因地制宜配建口袋公园、生鲜超市、综合服务站等便民设施,提升便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是坚持保护与发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众所周知,我市拥有丰富的小洋楼和工业遗存资源,成为亮丽独特的天津名片。2023年,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在历史风貌建筑最为集中的五大道地区,以先农大院及周边部分风貌建筑为试点,探索区域整体规划、整修、利用新模式,积极引入新业态,统筹招商入驻与消费配套,依托特色建筑、商业综合体,优化商业节点空间业态,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商业街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统筹推进历史人文保护和城市功能提升,构建洋楼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河东区原第一机床总厂周边,重点谋划实施以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主的产业更新项目,组织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专业力量,深度挖掘工业文化价值,通过对工业历史资源的系统梳理,集中植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工业符号IP, 将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地区记忆和产业升级进行街区化展现,形成以数字装备研发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都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国际在线:


我们注意到,在《行动方案》重点任务中,第一条就提到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请问河西区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胡学明:


感谢您的提问。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既是我们的政治之责,也是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的历史之机、发展之要。我们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发展能级。作为全市数字经济“两谷两园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共有网信大厦、网科大厦、双迎大厦等5座商务楼宇,聚集了京东云、航天长峰、中电科半导体等440家优质企业,以及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市大数据协会、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等多个平台协会。为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我们制定了园区建设三年方案,重点发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打造创新资本、孵化加速、专业服务、人才引育四大集群,推动园区2024年实现入驻企业500家,营收总额突破100亿元。


二是强化陈塘科技商务区发展定位。园区占地面积2.7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既有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华润电力华北大区等总部型企业,也有中水北方、中交一航院等设计型企业,还有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南理工北方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企事业单位总数达到6223家,可以说产业资源聚集、创新动能充沛。我们围绕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设计之都先行区、科技创新承载地、产城融合发展区四大目标,大力引进总部型企业,持续壮大“北方设计联盟”,加快推进科创产业发展,推动陈塘科技商务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标准打造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产业园前身为原天津美术印刷厂,占地近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通过对旧厂区实施提升改造,打造集原创、研发、生产、孵化、运营为一体的现代化融合出版创意基地,重点承接智慧教育、游戏电竞、网络文学、数字版权等业态。目前已同多家文化、传媒类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将于近期开园运营。


四是加快推进哪吒·设计小镇建设。利用陈塘地区老旧厂区,以哪吒文化IP为主题,以设计、文化、商业、旅游等产业功能为承接重点,打造“设计之都先行区”优质产业载体和文化名片。一期项目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通过对原渤海无线电厂整体提升改造,融合“文-商-旅-产”四维型业态,打造“创设产品实现基地”,目前意向入驻企业超百家,计划今年10月投入运营。


我就介绍到这里。


王立文: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我市推进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的关心支持,欢迎大家多报道我市更好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集中践行区的新进展新成效。同时感谢刘桂平常务副市长和4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视频]天津“十项行动”发布会聚焦“中心城区更新提升”

天津发布 文明天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